林木育種
- 分類:新聞中心
-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30 14:24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按預定目的對林木進行遺傳改良的技術。其機理是利用林木種群在自然或人為作用下產生的變異與分化,從中選擇、分離和繁殖符合目的的群體或個體。主要的途徑有引種馴化(見林木引種)、種源試驗、選擇育種、雜交育種以及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(見倍數(shù)性育種)、輻射誘變(見誘變育種)等。繁育良種的方式有母樹林、林木、種子園和采穗圃等。經過選擇和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,生產上統(tǒng)稱為良種。但林木育種的根本任務是創(chuàng)育品質和產量符合生產需要、性狀能穩(wěn)定遺傳,且適應一定自然和栽培條件的林木良種群體,以便充分利用自然生產潛力、發(fā)揮森林的多種效益。研究林木育種理論與技術的學科稱為林木育種學。它以 遺傳學為基礎,同時與樹木學、森林生態(tài)學、樹木生理學、造林學、生物統(tǒng)計學等有密切關系。
林木育種
【概要描述】按預定目的對林木進行遺傳改良的技術。其機理是利用林木種群在自然或人為作用下產生的變異與分化,從中選擇、分離和繁殖符合目的的群體或個體。主要的途徑有引種馴化(見林木引種)、種源試驗、選擇育種、雜交育種以及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(見倍數(shù)性育種)、輻射誘變(見誘變育種)等。繁育良種的方式有母樹林、林木、種子園和采穗圃等。經過選擇和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,生產上統(tǒng)稱為良種。但林木育種的根本任務是創(chuàng)育品質和產量符合生產需要、性狀能穩(wěn)定遺傳,且適應一定自然和栽培條件的林木良種群體,以便充分利用自然生產潛力、發(fā)揮森林的多種效益。研究林木育種理論與技術的學科稱為林木育種學。它以 遺傳學為基礎,同時與樹木學、森林生態(tài)學、樹木生理學、造林學、生物統(tǒng)計學等有密切關系。
- 分類:新聞中心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30 14:24
- 訪問量:
按預定目的對林木進行遺傳改良的技術。其機理是利用林木種群在自然或人為作用下產生的變異與分化,從中選擇、分離和繁殖符合目的的群體或個體。主要的途徑有引種馴化(見林木引種)、種源試驗、選擇育種、雜交育種以及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(見倍數(shù)性育種)、輻射誘變(見誘變育種)等。繁育良種的方式有母樹林、林木、種子園和采穗圃等。經過選擇和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,生產上統(tǒng)稱為良種。但林木育種的根本任務是創(chuàng)育品質和產量符合生產需要、性狀能穩(wěn)定遺傳,且適應一定自然和栽培條件的林木良種群體,以便充分利用自然生產潛力、發(fā)揮森林的多種效益。研究林木育種理論與技術的學科稱為林木育種學。它以 遺傳學為基礎,同時與樹木學、森林生態(tài)學、樹木生理學、造林學、生物統(tǒng)計學等有密切關系。
歷史與現(xiàn)狀 在林木育種工作中,引種的歷史最為悠久。對樹種內遺傳變異的認識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。在中國明代,李時珍就在《 本草綱目》中記述了杉木的種內變異。日本在1696年出版的《農業(yè)全書》中,對茶樹、桑樹、漆樹、柳杉等的種內變異以及繁殖習性等也有描述。18世紀,歐洲一些林學家已認識到林木種子起源的意義。1821年法國人在巴黎設置了歐洲赤松不同種源的試驗林。19世紀末,奧地利、瑞士等國林學家相繼作了落葉松、云杉、松樹、櫟樹等樹種的種源試驗,觀察到種源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。此后,又通過多次國際試驗,逐步加深了對主要樹種種內遺傳變異規(guī)律的認識。通過這些試驗和觀察,一些林學家發(fā)現(xiàn)單株子代間也存在著差異,因此,提出了選擇優(yōu)良單株建立種子園的設想,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付諸實踐。林木雜交的早期工作是1845年在德國用歐洲赤松和歐洲黑松進行的。20世紀30年代,歐洲一些國家用楊樹、松樹、落葉松等樹種在種間開展大量雜交,以求獲得優(yōu)異的 繁殖材料,并了解遺傳變異和親緣關系。1936年瑞典人H.尼爾遜·埃勒首先報道了山楊三倍體無性系,引起林業(yè)界的廣泛重視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Copyright ?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保定華天錦繡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冀ICP備18021912號-1